他是谁?
现任电子创新实验室成员
连续三年保持平均绩点和综测第一
手握岭南奖学金、一等奖学金
主要从事FPGA音视频算法编写以及高速接口设计
斩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
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FPGA创新设计竞赛全国三等奖
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三等奖
是今年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
他就是来自
通信工程(卓越计划)专业的
2021级本科生陈煜锋

学以致用,备战有道
面对大学课程节奏偏快的挑战,陈煜锋始终秉持学习是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他会对不懂的部分进行重点圈划标记,课后则利用“B站大学”等资源拓展学习,寻求更多讲解思路和学习视角。实在不懂的地方,他会主动在下堂课前后寻求老师的帮助,确保知识点的掌握。
陈煜锋深知,课内课程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工具。通过对理论的系统性学习,他培养出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课后作业,陈煜锋会根据难易程度进行任务排序,优先处理即将截止或较难的作业。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他会优先学懂弄懂,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科研探索,成就自我之路
科研对陈煜锋而言,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宝贵机会,深刻塑造了他的学习和成长路径。它不仅让他深入掌握了专业核心知识,还锻炼了他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他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面对真实挑战,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这些实践经历不仅激发了他对学科的热情,更让他对探索和发现新知识充满了渴望。此外,科研经历让陈煜锋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与同学和导师的交流合作拓宽了他的视野,使他意识到跨学科思维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他来说,科研不仅是通往知识的桥梁,更是他不断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舞台。


融入新环境,砥砺自我成长
初入校园,面对全新的课程和未知生活的挑战,陈煜锋他主动向师兄们请教,深入了解学校的点点滴滴,包括学习策略、实验室技能要求等,师兄们耐心解答,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传授如何在大学中高效学习、平衡学业与生活。倾听他们的故事,他意识到适应大学生活需要的不仅是学术准备,还需心理和社交技能的提升。
陈煜锋不仅向师兄取经,还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借此机会结交新伙伴。通过这些互动,他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一起探讨学术,相互鼓励。这样的交流让他感到温暖,逐渐缓解了初来乍到的紧张感。在调整心态的同时,他也认识到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大学生活的自由度高,他必须自己规划时间,平衡学习与休息。在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后,他变得更加自信,对未来的挑战也显得更加从容。随着时间的流逝,他逐渐适应了新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开始享受自由与挑战带来的成长。
荣誉激励前行,梦想引领未来
“国家奖学金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鼓励和动力。获得这个奖学金让我深刻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了认可,这不仅是对我学业的肯定,也激励我继续追求卓越。在获奖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意识到肩上的责任更加沉重。我明白,这份荣誉背后是无数日夜的坚持与付出,更是来自老师、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鼓励。我希望能将这份荣誉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不断提升自己,争取在未来的学术和社会活动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回馈社会,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更多人追求自己的梦想。通过分享我的故事,我希望能够传递出努力与坚持的重要性,让更多人相信,只要不断奋斗,就一定能收获属于自己的辉煌。”

寄语
“我认为,学弟学妹们首先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每个人的兴趣和能力都各不相同,只有通过自我反思和探索,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尤为重要。学习计划不仅应当涵盖课程知识的掌握,还需要考虑到课外活动的参与,如社团、志愿者服务或实习等。这些经历不仅能丰富自身的学术背景,还能培养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软技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弟学妹们从而更全面地提升自己,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审:邓敏君 二审:朱芳 三审:曾鹏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