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智学术论坛:通信学科学术讲座报道
2022年12月1日下午,通信学科学术交流会议在9B406会议室如期举行。交流会议由王善进教授主持,通信系教师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会。
严安博士分享了《关于颅脑的微波热致超声成像系统激励方法研究》的研究工作,内容包括圆极化辐射降低脑部微波热致超声成像(TAT)的伪影、基于数据提取优化算法的活体生物组织微波热致超声成像、穿透头骨的三维微波热致超声成像及系统改进。报告会首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准螺旋圆极化天线,宽波束低轴比的圆极化波辐射,降低了微波非均匀辐射导致的“分瓣”和伪影问题。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多扇区扫描算法,获得了高频的热致超声信号分量,提高了成像分辨率,获得了模拟颅脑组织样品在成人头骨的图像,证实了微波热致超声技术在成人颅脑成像中的巨大潜力。在系统方面,提出了一种可实现三维的微波热致超声成像系统,对微波热致超声技术在颅脑成像的应用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王善进教授针对微波热致超声成像的天线辐射的电磁场分布提出了相关问题、赖颖昕副教授对喇叭天线的辐射模式进行了相关讨论,侯韩旭教授和梁辉副教授针对MRI和TAT的区别以及优劣势提出了相关疑问,林娴静博士、陈诚博士、钟增培博士针对天线的近场辐射问题、生物组织的介电损耗提出了相关问题。其他参会老师也与严博士就目前TAT的瓶颈开展了深刻的交流与讨论。
(严安博士分享关于颅脑的微波热致超声成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面临的难点问题)
梁辉副教授首先对基于网络孪生的新型智能网络架构技术与试验平台项目进行了总体介绍,阐述了当前网络架构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未来基于云原生的感-传-算一体化新型网络架构。随后,针对该项目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分别从体系架构设计、资源管理调度与软硬件实现三个方面展开,给出了具体技术实现细节。最后,与参会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大家的问题。
本次学术活动采用线下的方式,会议组织有序、报告内容充实、现场讨论激烈,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撰稿:严安、梁辉;初审:周雪云;复审:王善进;终审:胡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