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团队 > 正文

l 研究所介绍

新型电力系统研究所主要围绕我省能源产业发展的需求,以电能变换与质量控制为核心技术主线,聚焦能源革命与交通电气化重大战略,开展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相关科学研究,形成能源生产(新能源)能源传输与调度(智能电网)能源消费与应用(电动汽车)能源存储与缓冲(储能)的技术创新链,在智能电网、新型储能、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电网规划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依托本研究所现建有东莞市新能源和智能配电网重点实验室东莞市新型电力系统工程技术中心两大科研平台,承担了大量国家、省、市相关科技计划,并与众多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研究所的研究领域主要有:

1)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优化调度研究;

2)电力市场与电力系统规划

3)智能配电网及智能用电研究;

4)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及其逆变控制技术研究;

5)新型储能系统研究与应用;

6)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

7)高品质永磁电机系统;

办公地点:9A101~105


l 主要成员

张兆云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zhangzy@dgut.edu.cn。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能源预测与控制等。主持研制了“DPR系列电力系统动态记录装置“DNR系列网络分析装置等装置,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主持了新能源及微网继电保护技术研究等多项省部级科技项目。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张志 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zhangz@dgut.edu.cn。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装置及控制、光伏发电并网拓扑及控制技术和不间断电源及并联技术。主持了高增益隔离型单相储能变流器拓扑及其弱电网下并网和并联组网控制技术研究带功率解耦的反激式微型逆变器及多机并网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省市科技项目。

刘国中 高工,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liugz@dgut.edu.cn。主要研究方向为储能规划、电力市场及电力系统碳减排。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南方电网公司多项直流工程的系统研究和集成设计,主持了十余项南方电网公司规划专题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南方电网公司奖励。在IEEE transaction on sustainable ener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 Energy SystemsIET GENER TRANSM DIS、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和会议发表SCI/EI收录20余篇。目前主持南方电网公司、广东省电力设计院项目多项。

赵洋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同济大学,zhaoy@dgut.edu.cn。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化学储能器件建模、参数辨识及寿命预测、储能系统协调控制及其在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在IEEE transaction on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电工技术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SCI/EI收录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主持了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实时性能评估与剩余使用寿命预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

唐校 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tangx@dgut.edu.cn。主要从事电机驱动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东莞市重点项目“60º坐标系对于直接转矩控制算法的简化作用细致研究,主持东莞市一般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

胡望 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huwang@dgut.edu.cn。主要从事矩阵式电力电子变换电路、新能源并网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项目1项,参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和广东省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专项等多个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

邓智文 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河海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deng_zw2018@126.com。主要从事风电场自动发电控制、新能源并网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1项,参与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和江苏省科技厅重点国别产业技术研发合作项目等多个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

李世奇 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工学博士学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员,phd_lsq@163.com。主要从事高速永磁电机本体设计、多物理场分析、新型软磁材料在电机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个项目,主持南方电网储能科研院研究项目1项,在IEEE TIE/TEC/TVT/TIA、电工技术学报等国内外学科领域高水平SCI/EI论文16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担任IEEE TIE/TTE/TEC/TAMG/TIASCI期刊审稿人。


l 重要实验平台

新型电力系统研究所位于东莞理工学院9A101-105以及8B121-122,总建筑面积约760平方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建造,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得到东莞市政府、科技局及地方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在用科研设备总值1102万元,其中2018年一次性投入522多万元建设了华南地区规模较大的电网物理实验研究平台,后又陆续增加电机驱动、软磁材料特性测试平台等其他研究设备,现有科研实验设备主要包括:RT-LAB实时仿真平台、dSPACE电力电子仿真平台、45KVA 电网模拟器、10kW光伏发电系统、10kW双馈风力发电系统、10kWh*10s超级电容储能系统、20kW蓄电池储能系统、10kW可控负载、30kVA非线性负载、15kW充电模拟系统、3组独立的4.5kW的交/直流电子负载等,本实验平台利用组态的方式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配电网试验。


1 交直流配电网实验平台

2 配电网模拟实验实物图

3 基于RT-LAB配电网仿真平台

l 重要的学术论文:

[1] Wang Hu, Zhiping Wang, Xiao Tang, et al. A Simplified Switch Short-circuit Fault-tolerant Scheme for Three-phase Six-switch Current Source Rectifier[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25, 40(1): 105-111. (SCI检索,中科院1区,TOP期刊)

[2] Wang Hu, Yunxiang Xie, Yuanpeng Guan, et al. Quasi-Symmetrical SVPWM Scheme Based on General Volt-Second Balance Model for a Three-Phase Isolated AC-DC Matrix Converter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23, 38(10): 12704-12718. (SCI检索,中科院1区,TOP期刊)

[3] Wang Hu, Yunxiang Xie, Zhiping Wang, et al. A Family of Asymmetrical SVPWM Schemes With Normal and Open-Circuit Fault-Tolerant Operation Capability for a Three-Phase Isolated AC–DC Matrix Converter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22, 37(2): 1788-1803. (SCI检索,中科院1区,TOP期刊)

[4] Wang Hu, Yunxiang Xie, Yuanpeng Guan, et al. A Novel Volt-Second Self-Balancing SVPWM Scheme to Eliminate Steady-State DC Bias for a Three-Phase Isolated AC–DC Matrix Converter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20, 35(11): 11518-11532. (SCI检索,中科院1区,TOP期刊)

[5] Guozhong Liu, Yuechuan Tao, Zaihui Ge, et al. Data-driven Carbon Footprint Management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Emission Abatement in Electricity Network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2024, 15(1): 95-108. (SCI检索,中科院1区,TOP期刊)

[6] Yang Zhao, Feiyan Qin, Zhaoyun Zhang. Robust Tracking Control Design of Hybrid Battery-Supercapacitor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 Electric Vehicle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 2025, 11(1): 3262-3276. (SCI检索,中科院1区,TOP期刊)

[7] Jiafeng Lin, Jing Qiu, Guozhong Liu, et al. A Fuzzy Logic Approach to Power System Security With Nonideal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Models in Vehicle-to-Grid Systems [J]. IEEE Journal of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Power Electronics, 2025, 12(12): 21876-21891. (SCI检索,中科院2区,TOP期刊)

[8] Shiqi Li, Wenming Tong, Shengnan Wu, et al. Analytical Model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for Mechanical Stress of High-Speed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Motors Considering Modified Rotor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2025, 61(1): 67-76. (SCI检索,中科院2)

[9] 张志,陈浩辉,陈思哲,等.一种基于ghγ坐标系的三电平四桥臂逆变器简化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233816):4324-4338(EI检索)

[10] 赵洋,王瀚墨,康丽,等.基于时间卷积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J].电工技术学报,20223705):1242-1251(EI检索)

[11] 张志,孟利伟,唐校,等.有源钳位单级隔离型AC-DC功率因数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213612):2616-2626(EI检索)


l 重要的纵向科研项目: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交直流混合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核心装备和工程示范研究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实时性能评估与剩余使用寿命预测研究;

3. 广东省科技厅科技发展项目——带功率解耦的反激式微型逆变器及多机并网关键技术研究;

4.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分布式新能源及微电网能量实时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面向大规模新能源消纳的广域储能集群应用及其效益披露机制研究;

6.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高增益隔离型单相储能变流器拓扑及其弱电网下并网和并联组网控制技术研究;

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非对称视角下矩阵式电力电子储能变换系统动态平衡机制与运行策略研究;

8. 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项目——大功率超声波金属焊接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9. 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项目——欧标充电控制器开发;

10.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高校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基于自主可控芯片和安全操作系统的智能控制设备关键技术研究;

11.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高校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AC-DC矩阵式电力电子储能变换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2. 广东省教育厅高校青年优秀教师项目——三相VIENNA型高频不间断电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3.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项目——高增益隔离型单相储能变流器拓扑及其弱电网下并网和并联组网控制技术研究;

14. 东莞市社会发展科技项目——面向电力用户减排服务的碳-电市场协同关键技术及碳履约用能优化策略研究;

15. 东莞市科技特派员项目——非理想电网情况下储能变流器并网波形及功率波动抑制控制技术研究;

16. 东莞市科技特派员项目——东莞理工学院-广东阿尔派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自主可控芯片的配网终端研究项目;

17. 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一般项目——60°坐标系中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算法实现;

18. 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重点项目——60º坐标系对于直接转矩控制算法的简化作用细致研究;

19. 东莞市东城区产学研项目——动力锂离子电池高效运行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20. 松山湖科技特派员项目——适用于船舶直流微网系统的宽电压输入范围太阳能光伏变换器拓扑及控制策略;

21. 松山湖科技特派员项目——低成本FOC算法在两轮电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

22. 松山湖科技特派员项目——储能领域电力电子装置及控制算法研究;

23. 松山湖科技特派员项目——东莞理工学院-广东阿尔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电缆图像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24.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项目——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中耳炎多级分类研究;

25. 广东省教育厅创新人才项目——高频隔离型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

26. 基于交错并联有源钳位反激式微型逆变器并网关键技术研究;

27. 光伏电站发电功率短期预测模型关键技术研究;


l 重要的校企合作项目:

1. 一次能源价格趋势与发电价格传导研究

2. 华润电力海丰风光火储氢多能互补能源基地方案编制

3. 电力市场背景下抽水蓄能电站功能发挥及发展模式研究

4. 氢能先进技术跟踪及在广东的适应性研究

5. 粤西海上风电出力特性及调节能力配置技术的研究

6. 面向电力用户减排服务的碳-电市场协同关键技术及碳履约用能优化策略研究

7. 新型电力系统下灵活性资源充裕度评估及提升机制研究

8. 湛南地区电力供需形势分析

9. 储能改变交直流频率特性建模研究

10. 抽水蓄能电站综合价值和效益体现研究

11. 抽水蓄能电站发展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12.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研发

13. 欧标充电控制器开发

14. 智能变电站芯片化保护算法研究

15. 基于人工智能的继电保护状态评价系统研究

16. 基于人工智能的继电保护状态评价系统研究(二期)

17. 智能变电站一键式运维检修技术预研

18. 基于柔性架构的继电保护智能运维关键技术研究

19. 基于智能变电站测试检测基地对智能终端的调试设备研究应用研发

20. 分布式光伏智能调度系统资源优化调度策略研究与仿真

21. 储能与动力电池测试系统并离网关键技术研究

22. 大功率超声波金属焊接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3. 高效率1500V光伏逆变器关键技术开发

24. 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优化调控技术研究

25. 基于柔性架构的继电保护智能运维关键技术研究

26. 基于智能变电站测试检测基地对智能终端的调试设备研究应用研发

27. 分布式光伏智能调度系统资源优化调度策略研究与仿真

28. 新型电力系统下灵活性资源充裕度评估及提升机制研究项目技术服务

29. 湛南地区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报告

30. 河南开封地调新能源预测系统

31. 储能逆变器和锂电池充电机技术咨询和协作服务

32. 网络约束下分布式光伏集群自治运行与主动支撑控制策略

33. 储能科研院高性能电机迁移学习优化算法开发与案例验证技术服务

34. 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优化调控技术研究

35. 东莞市科普项目东莞市青少年机器人创客大赛 ——‘人工智能专题竞赛活动实施


l 重要发明专利

1. 一种基于归一化角点距离和目标前景信息的目标检测方法,专利号:ZL202310241880.0.

2. 一种基于XML位置信息的高分辨率图像小目标训练方法及系统,专利号:ZL202210815688.3.

3. 一种除冰方便的架空通信电缆,专利号:ZL202011052969.5.

4. 一种基于观测器的混合储能系统零稳态误差控制方法,专利号:ZL202010693164.2.

5. 一种混合储能系统的无静差控制方法,专利号:ZL202010693197.7.

6. 一种基于三开关的双向DCDC拓扑电路及控制方法,专利号:ZL202010403728.4.

7. 一种整流器及其调制方法,专利号:ZL202010256545.4.

8. 一种锂电池承载箱,专利号:ZL202010002877.X.

9. 一种基于时间卷积网络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专利号:ZL201910693080.6.

10. 一种适用于直流微电网的复合下垂控制方法和系统,专利号:ZL201910819351.8.

11. 基于单点激光三角测距的电缆轴向切割系统和方法,专利号:ZL201910797872.8.

12. 基于相位式激光测距的电缆轴向切割系统及方法,专利号:ZL201910797853.5.

13. 基于超声波测距的电缆轴向切割系统及方法,专利号:ZL201910798579.3.

14. 基于视觉定位的电缆切割长度测量系统及方法,专利号:ZL201910797869.6.

15. 一种单级谐振式AC-DC功率因数校正变换装置的校正方法,专利号:ZL201910779817.6.

16. 一种基于蒙特卡洛的房间照明负荷计算方法,专利号:ZL201910756619.8.

17. 一种短期负荷预测的平滑数据预处理方法,专利号:ZL201910756534.X.

18. 一种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专利号:ZL201811472247.8.

19. 一种适用于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系统,专利号:ZL201811178679.8.

20. 一种提高开关表模式直接转矩控制的实时性的方法,专利号:ZL201711484086.X.

21. 一种单级无桥软开关谐振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专利号:ZL201711100466.9.

22. 一种高频隔离型LED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专利号:ZL201710882730.2.

23. 高转换效率隔离型微型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专利号:ZL201710733388.X.

24. 一种时频记忆子带比例自适应回声消除方法,专利号:ZL201610832986.8.

25.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方法,专利号:ZL201610555542.4.

26. 锂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及方法,专利号:ZL201610566070.2.

27. 建立超级电容器动态特性模型及评估其精度的方法,专利号:ZL201610058297.6.

28.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技术的物流AGV智能避障系统,专利号:ZL202410483666.0.

29. 一种微电网智能监控与调度方法,专利号:ZL202410707885.2.

30. 一种基于虚拟功率的微电网分布式调控方法,专利号:ZL202410707884.8.

31. 一种多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录波的时间同步方法,专利号:ZL202110520857.6.

32. 基于改进鲸鱼算法的直流微电网下垂系数优化方法及系统,专利号:ZL202110501534.2.

33. 一种基于广域信息的继电保护自适应实时评价方法和系统,专利号:ZL202011487028.4.

34. 一种大数据分析的微电网储能调度协同优化方法,专利号:ZL202410800429.2.

35. 一种基于边缘感知的微电网储能监控方法,专利号:ZL202410818019.0.

36. 一种用于逆变器的逐波限流装置,专利号:ZL201810935240.9.

37. 锂离子电池SOC估计方法及装置,专利号:ZL202410677497.4.

38. 一种基于暂态方向的制动系数自适应配网差动保护方法,专利号:ZL202011402828.1.


l 产学研合作基地

1. 东莞理工学院-力盾新能源电力电子产学研基地

2. 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管理委员会东莞理工学院共建科技创新服务基地

3. 东莞理工学院-迈思普股份电力电子产学研基地

4. 东莞理工学院-深圳南瑞新能源预测与控制产学研基地

5. 东莞理工学院-易能国际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联合研究平台


上一篇:光电智能感知技术及应用研究团队

下一篇:超快光物理与光信息研究所